双碳经济
  1. 首页
  2. 双碳经济
  3. 碳科普/碳公益
  4. 内容页

“以竹代塑”,实现减碳固碳

塑料垃圾的环境外溢导致了微塑料污染,塑料颗粒已经无处不在。塑料垃圾对地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明确出台相关禁限塑政策。我国也提出要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

2022年6月24日,中国联合相关国际组织,正式提出“以竹代塑”倡议,以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研究显示,竹子最高生长速度可达每24小时长1.21米,2-3个月即可完成高生长和粗生长。竹子成熟快,3-5年即可成林,且年年出笋长新竹,可谓“一次造林,永续利用”。

竹子分布广泛,资源规模可观。全球已知竹类植物1642种,已知有39个国家竹林面积总计5000万公顷以上,年产竹材超过6亿吨。其中,中国有竹类植物800多种,竹林面积641万公顷。

竹材用途广泛,可实现全竹利用,几乎没有废料。竹产品多元丰富,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刀叉勺、吸管、杯子和盘子等一次性餐具,到家居耐用品,再到工业领域如冷却塔竹格填料、竹缠绕管廊等工业产品,竹制品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替代塑料产品。竹制品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保持低碳水平甚至负碳足迹。从碳汇过程来看,竹产品与塑料产品相比,碳足迹为负值。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同时,竹林的减碳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在我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97亿吨、固碳1.05亿吨,减碳固碳总量达到3.02亿吨。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PVC产品,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以竹代塑”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方面是成本因素。以竹纤维一次性餐具为例,由于产量和规模较小,原料的采收和初加工不集中,以及流水线终端制品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是技术因素。“以竹代塑”产品在加工技术上仍处于不断提升阶段,需要持续开展技术攻关。

要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提高竹产品的工艺水平、产品性能和品质,克服其稳定性、耐疲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创新力度,研发出更多的“以竹代塑”产品。通过不断地研发创新,让“以竹代塑”产品的功能提上去、性能稳下来、成本降下来、品种多起来、市场占有率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