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领跑者行动”会客厅—中科院座谈会
2023年2月6日,由中国发展网双碳经济频道、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中科中碳新能源技术院、中科碳中和ESG数字研究院联合举办2023年“碳中和领跑者行动”会客厅第五场活动——“《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在中科城市双碳治理体系的应用”座谈会。
与会专家、学者、厦门政府相关领导一起,针对30、60目标愿景的内在逻辑和绿色技术需求以及城市怎样全面推动双碳发展和低碳竞争体系构建,做了充分交流,探讨城市双碳竞争力构建思想、框架体系、内生逻辑以及前沿技术。
对沿海发达城市经济发展特点、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东南亚出口地缘优势,怎样让城市快速、系统、高效的启动双碳经济转型,发挥城市万亿进出口贸易优势,给出以构建低碳商贸流、低碳资金流、低碳信息流和低碳物流的绿色四流合一城市双碳竞争力平台为近期工作重心的规划建议。
丁仲礼
丁仲礼院士是中科院学部的“碳中和路线图”项目牵头人之一,在学部年会上曾指出,“碳中和”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
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是目前开展双碳工作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业者应当充分关注的角度,同时应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以及系统性碳中和的问题由来,然后通过技术需求清单的方式,系统说明了双碳生态技术内涵、现状和发展趋势,立体结构化阐述了碳中和前沿技术、能源消费端的低碳技术、固碳端的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以及碳排放与碳固定核查评估技术。
丁仲礼院士认为“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完成这个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在“大转型”中,行业的协调共进极其重要。需要分行业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国家应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核的标准体系,以期针对我国的碳收支状况,保证话语权,提出对我国构建碳中和政策体系的启示。
李建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标委会秘书长、中国发展网双碳经济频道特聘专家、中科碳中和ESG数字研究院院长李建发言阐述:城市是中国双碳目标愿景实现的主战场,我们急需一套完整的城市双碳治理体系建设解决方案,为城市建立系统、全面、高效的双碳发展促进体系提供方法论和标准体系支撑。《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对城市建设双碳转型服务体系是最好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城市将更系统、准确的依此探索一条碳治理、碳公益、碳宣传、碳科技、碳教育、碳金融、碳信息全面布局的城市低碳商贸竞争力体系道路。
中科碳中和ESG数字研究院从2020年开始尝试研发一套城市碳大脑全模型平台框架,为城市提供全面双碳数字化理论支撑。碳大脑中枢运行逻辑模型提出以“碳约束下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共存”的“碳魂”概念定义,确立碳魂下的业务场景划分思路,以及碳慧、人、物质和能力的四项要素。设计了城市碳大脑双碳数字化形成的智慧目标,划分了由魂、脑、心、脉、眼的五层碳应用、思想、标准、技术协同架构,以及政、业、惠、美、环、慧六位一体的应用架构组成。
中科城市碳大脑全模型平台框架图
本期会客厅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中国发展网双碳经济频道特聘专家李建推荐丁仲礼和张涛两位院士合著的《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
双碳工作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我们经历了从双碳概念原理学习、路线路径设计、部委省市分别发布双碳规划到各个城市、园区、产业先试先行共同努力推进双碳目标愿景。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中国长期面临着技术矛盾、资源矛盾、环境矛盾,科技生产力高速发展与人的和社会的自然缓慢进化矛盾,也面临区域利益、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难以调和的基本矛盾。两位院士合著的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系统的阐述了理论纲领、实践经验。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在双碳领域涉猎广泛,系统说明碳排放、碳中和理论概念的产生、演化和实践;立体呈现低碳能源产生、各产业部门的能源高效利用和低碳排放和社会规模化固碳、捕集、利用系统等先进技术集群及经济价值都有详实阐述。在双碳产业服务支撑层面介绍了碳计量、核查、评估等综合服务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并概述了当前全球碳中和的进程、各地区目标、政策法规和措施以及经验案例;是一部碳中和领域系统、全面、准确、前瞻和有深厚理论框架的书籍,面向政府决策、治理者和企业管理者及领域内的科研人员,极具参考价值。
刘锦文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建设工程分会理事长、中科中碳新能源技术院常务副院长刘锦文介绍:中科中碳新能源技术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丁仲礼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共同完成的著作《碳中和逻辑体系与技术需求》,从思想和技术层给出国家、城市、地区、产业双碳转型的方法理论、路径路线和解决方案,填补了城市双碳转型的理论空白和绿色金融面向产业技术投资方向。
依托中科城市碳大脑全模型框架体系,中科碳中和ESG数字研究院同时研发了一系列城市、园区、大型企业双碳转型基础理论和标准体系产品:城市双碳转型经济框架原理、城市双碳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城市六位一体双碳服务大厅、产业碳大脑、大型组织碳中和管理标准和体系等理论、标准、平台、工具,并在双碳服务大厅、产业碳大脑中根据行业及区域特点将技术需求清单进行有机结合,一定能推动双碳理论体系建设。
商艾华
中国发展网双碳经济频道特聘专家、中科碳中和ESG数字研究院金融首席商艾华博士分享绿色发展投资及碳市场碳金融的观点。首先分享了国务院新闻办近期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的理解。白皮书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和成效,包括:十年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 9.6 亿亩,防沙治沙 2.78 亿亩,种草改良 6 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 1200 多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达到 87.5%。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12年的14.5%升到21年25.5%,煤炭消费比重由 68.5% 降到 56%,中国以年均 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 6.6%的经济增长,单位 GDP 能耗下降 26.4%,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国家之一。21 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 8 万亿元,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未来将进一步发展产业链升级及资源综合利用。
我们关注到白皮书中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提到的“绿色低碳”,从多维度构建“绿色低碳”能力的角度去落地实践国家自上而下构建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我认为研究机构及科研院所应积极配合国家各部委探索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同时应重视碳市场碳金融作为双碳工作的配套技术的重要性,通过不同金融主体的参与能够为企业降低碳排放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更有利的实现双碳目标。证监会近期发文通知6家证券公司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截止目前已有8家证券公司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希望借助政府力量联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共同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绿色技术的应用落地。
发展改革网文化频道主编杜凯从碳艺术、碳文化三个角度阐述了城市双碳转型中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态文化建设也是任务之一。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马昕主任从双碳频道成立、目标、建设运行思路,探讨了碳宣传是城市绿色消费、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副总干事石彤认为,近年来风、光、水、储等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扩张迅速,这种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势头在本世纪双碳目标远景下,会成为重要、长效的方案。
双碳经济频道第五期推荐专家、学者介绍:
丁仲礼,地质学家、气候变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国际IGBP-PAGES执委会委员,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理事等。研究领域主要为新生代地质与古环境、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历史等。
张涛,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
1989年张涛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做访问学者。1990年回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组副组长、组长、室主任、副所长、党委书记等职务。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08年获得中国催化青年奖。200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3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涛主要从事能源化工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航天飞行器姿态控制催化剂;环境催化(NOx和CO脱除);单原子催化;生物质催化转化。